丸直製陶所 # 陶磁器-美濃焼

丸直製陶所

岐阜県

丸直製陶所は全国に2件しか製作していない、エッグシェルと呼ばれる薄い磁器づくりと銅板染付と呼ばれる絵付け方法が特徴の製陶所です。

目次

工艺报告

丸直烧工厂于 1900 年左右在美浓烧的发源地岐阜县土岐市开业。
窑炉目前由第六代传人奥田正孝经营。他大学毕业后,在多治见市的一家陶瓷商社工作了五年,大约在27岁时,进入家族企业丸尾烧窑进行研修。丸尾烧窑最大的特点是其瓷器非常薄、轻,倒入液体后在光线下会变得透明。创业初期,薄瓷在欧洲很受欢迎,因此丸尾烧窑便开始生产茶杯供出口,至今仍在继续。

第六代 奥田正孝

技巧、时间和精力的成果:半透明的薄蛋壳

丸直瓷器厂引以为豪的薄瓷,在江户时代至明治时代的外销餐具中,工艺水平尤为高超。它薄如蛋壳,却又坚固耐用,因此被称为“蛋壳手”,并被西方人誉为“蛋壳”。目前,生产这种瓷器的公司只有丸直瓷器厂等两家。
素瓷烧成后厚度只有1至2毫米,只需轻轻一用力便可破碎。
例如,将清酒倒入透明的容器中,可以看到水面的涟漪,增添了酒的优雅,而且口感柔和醇厚。

使用长年使用的烙铁将容器打薄到极致。

保持苗条需要技巧和时间,而且相当困难。
由于从附近山区收集到的生土越来越少,他们不得不从其他地区寻找土壤,并且必须仔细调整成型泥刀以适应土壤不断变化的粘土质量。
另外,上釉时,普通瓷器可以一次上釉,但因为这片瓷器太薄,无法一次全部吸收和粘附,所以需要内外表面逐一上釉。
一件陶器从烧成到入窑至少需要两个月的时间,制作陶器需要技巧和时间。

上釉时,要小心地将釉料涂在内侧和侧面。

铜板青花瓷,可进行精致的设计

这些作品的另一个特点是采用了一种名为“铜版染色”的技术,即将有图案的和纸粘贴并转印到器皿上。图案和色彩的浓淡略有不同,这种质感进一步提升了器皿的魅力。
转印还可以创建非常精细和复杂的图案。
有些作品的人物被染成蓝色和白色,几乎像照片一样,并且还可以容纳复杂的设计。
青花图案的制作步骤如下:(1)在铜板上描绘图案,然后蚀刻;(2)在铜板上涂上颜料,然后印刷在和纸上;(3)将容器在 700 度的高温下烧制,高温会使织物吸收所粘贴和纸中的水分,从而使图案得以转印。
世世代代使用的纸张都是美浓和纸。
转印后再施釉,经1300度高温烧制。
在中国和越南也能找到采用相同技术制作的产品,但它们往往比较粗糙,凸显了实现精致饰面的难度以及丸尾陶器的高超技艺。

转印用日本纸

将其粘贴到容器上后,撕下和纸,图案就会转移到容器上。

这是一个底部印着一个人像的容器,当你看向它时,那个人就出现了。

以先进的技术创造出领先世界的新产品……

奥田除了140年来一直主打的杯子等餐具之外,还一直在思考如何创造出让人们愉悦的产品,目前正在创作新的酒杯。
“我们产品的关键不仅在于其纤薄,还在于我们在制作过程中格外用心,”奥田说道,他利用杯子的纤薄特性,运用各种技术,追求理想的杯口。“在烘烤之前,杯口是平直的,但我们将其设计成在烘烤过程中会略微张开。这使得杯口的重量和厚度仅比杯身小几毫米。因此,在烘烤过程中,杯口会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略微张开。”

陶器的薄度和所采用的技术使得制作出令人愉悦的菜肴成为可能。
当他参观从一开始就作为主要销售渠道的欧洲巴黎家居装饰博览会时,他对日本产品的高品质印象深刻,同时,他也受到世界各国纷纷效仿的势头的启发,感到有必要创造出以前没有的全新、高质量的产品。
除了经典产品外,公司还积极致力于新产品的规划。
“最让我开心的是收到顾客的来信,说他们很高兴买了它,或者看到他们拿起它时惊讶的表情说‘它太轻了!’”奥田说。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我希望顾客能够好好爱护自己购买的产品,所以我想尝试用金来修复破损的产品,这样它们就可以长期重复使用。”
我们热衷于创造领先于世界的新产品,并为新时代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系统。

采访:新田拓也摄影:森下大树文:下野惠美子

研讨会信息

  • 代表

    奥田正孝

  • 成立年份

    1900

  • 员工

    3人

  • 地点

    岐阜县土岐市妻木町116 邮编:509-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