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次
工艺报告
用树龄超过60年的萨摩黄杨木精心制作的梳子
别府柘下工艺于 1919 年在大分县别府市成立。
该公司过去主要生产梳子、发夹和根付,但随着西方服饰文化的传播,需求也发生了变化,该公司现在专注于生产黄杨木刷子。
别府黄杨工艺工坊。
车间入口处的画廊。
接受采访的安藤芳子。
原材料萨摩黄杨木以生长缓慢而闻名,即使种植五年后也只剩下小指大小。萨摩黄杨木是福冈古城山地区的天然纪念物,被指定为珍贵木材,严禁砍伐。别府柘植工艺采用的黄杨木已培育超过60年,纹理细腻,韧性十足,柔韧耐久。此外,木材中还浸渍了熊本县玉名市的天然山茶油,油分会从木材中渗出,每次使用都能滋润秀发,令秀发光彩照人。在冬季,静电会引发头发分叉和断裂,而梅雨季节,山茶油则能有效防止静电,有效防止头发卷曲。
我们秉承“时代在变,但柘木的品质不变”的信念,以符合现代潮流的方式传递柘木的魅力。
黄杨木是制作黄杨木刷的材料。
精湛工艺,精细至0.1毫米
别府柘植工艺的毛笔制作始于剥去黄杨树皮并进行切割。来自老树、纹理密集的黄杨木,在切割时会发出独特的清脆声响。由于黄杨木是天然材料,因此在制作过程中,需要目视检查每个节疤和纹理,判断哪些部分可用,哪些部分不可用。
刷子的齿由圆柱形的木头一根一根地制成,刷尖呈锥形和圆形。没有模板,一切都是手工制作的,只依靠工匠的感觉和眼睛,让刷尖略微弯曲,以便它们能够轻松地刺入头发。
安藤说道:“梳子齿尖的形状会彻底改变梳头时的触感。哪怕是细微的偏差,都可能彻底改变成品,因此这是一个需要细心呵护的工序。” 木材会随着湿度和温度的变化而膨胀收缩,因此即使是将齿尖插入背板,也必须以小于0.1毫米的精度进行调整。我们仔细研究天然材料特有的颜色和厚度差异,力求兼顾易用性和美观性。这一系列凝聚了工匠们精湛技艺,堪称精密的巅峰之作。
左图:修剪前的梳齿。中图:尖端呈锥形。右图:最后,接触头皮的部分呈圆形。
安藤说道:“过去20年来,我们不断改进刷齿,不断提升产品品质,这得益于我们根据日常生产过程中的发现和客户需求不断改进。如今,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下定决心,精心提升每一件刷齿的品质,并秉持着打造易于使用产品的精神,即使为此付出时间和精力,我们也会持续改进。如果过度磨损,就无法挽回了,因此,我们始终牢记最终的理想目标,细致的计算和工匠精湛的技艺至关重要。”
将齿插入刷子背面的工序。由于木材的颜色和厚度略有不同,因此需要小心地插入齿,以确保外观协调。
最后,每次使用完毛笔后,都要在山茶油里浸两遍。这样不仅可以防止污渍,还能改变毛笔的手感和颜色。
为用户打造美丽秀发的产品
安藤女士结婚后来到了工坊,她们的背景截然不同,有的教英语,有的从事餐饮业。当她第一次看到黄杨木笔的制作过程时,她对其中的艰辛感到震惊。她说,因为在参加工坊之前对整个流程并不熟悉,所以她能够客观地欣赏黄杨木笔的优良品质。
“我用得越多,颜色、光泽和深度就越有变化,这让我很感动,因为我以前从未意识到这一点。我觉得我可以和大家分享这种兴奋,因为它给我的感觉非常新鲜。”安藤说道。
用黄杨木制作毛笔的过程。
黄杨木自万叶时代便开始使用,其保存至今,足以证明其价值。别府曾有许多黄杨木作坊,但由于年代久远等原因,如今仅存几家。虽然我知道延续下去的艰难,但想要守护它,始终是我的动力。
在别府柘植工艺,我们倾听客户的反馈,并与工匠一起进行改进,例如将齿的角度展开以使其更容易适应头部的形状,或者为握力较弱的人改变手柄的形状,我们努力创造出以用户为中心产品。
刷齿呈扇形的刷子。
这款梳子由浸泡在山茶油中的萨摩黄杨木制成,每次使用都会让您的头发自然闪亮。这款梳子可以解决那些担心头发断裂和干燥,或在雨天头发变得毛躁的人的烦恼。
随着时间的流逝,黄杨木的颜色会逐渐加深,光泽也会增强,握在手中也会更加舒适。不妨在日常生活中,与黄杨木的使用者一起感受它随着时间流逝而变迁的魅力。
采访:新田拓哉摄影:森下大树文:下野惠美子
